建筑企业资质升级方案中,工程业绩方面的具体措施有哪些?
在建筑企业资质升级方案中,工程业绩是核心审核指标(直接关系资质申报成败),需围绕 “业绩合规性、资料完整性、项目匹配性” 制定具体措施,确保业绩符合高等级资质标准(如项目规模、类型、技术指标等)。以下是鸿运企服小编工程业绩方面的详细实施措施:
一、前期:明确业绩标准,筛选目标项目
1、对标资质要求,锁定业绩范围
由企业资质办联合市场部、工程部,逐一拆解目标资质(如总承包一级升特级、专业承包二级升一级)对工程业绩的硬性要求,形成《业绩达标清单》,明确需满足的核心指标:
项目类型:需匹配资质对应的工程领域(如市政资质需市政道路、桥梁项目,房建资质需住宅、商业综合体项目);
规模指标:明确项目投资额、建筑面积、长度 / 高度、合同额等(如房建一级资质需单跨 30 米以上厂房、高度 100 米以上建筑);
技术要求:是否需包含特殊工艺(如深基坑支护、装配式建筑、智能建造技术)、获奖情况(如省优、国优工程)。
全面盘点存量业绩,筛选达标项目
梳理企业近 5-10 年已竣工、在建(需在申报前竣工)的项目,对照《业绩达标清单》逐一排查,筛选出初步符合要求的项目,形成《候选业绩库》。对未达标的存量项目(如规模不足、类型不符),标注 “补充改进方向”(如后续承接同类延伸项目,补足业绩缺口)。
3、精准规划新增业绩,定向承接项目
针对《候选业绩库》中的缺口(如缺少大型市政桥梁项目、无装配式建筑业绩),由市场部制定 “定向投标计划”:
优先投标符合资质标准的重点项目(如政府招标的大型基础设施、国企投资的高端房建项目);
投标前由工程部、资质办联合审核项目参数,确保项目中标后可直接作为升级业绩,避免 “无效投标”。
二、中期:强化过程管控,确保业绩合规
1、建立项目 “业绩合规责任制”
对入选《候选业绩库》的项目(含存量在建、新增中标项目),实行 “项目经理 + 资料专员” 双负责人制度:
项目经理:全程把控项目施工符合资质业绩要求,确保项目规模、技术指标、验收标准不打折扣(如严禁擅自缩减建筑面积、降低技术工艺标准);
资料专员(由企业档案室或工程部专人担任):同步跟进项目,从开工即介入资料收集,避免后期补录遗漏。
规范项目关键环节,留存合规依据
针对资质审核中重点核查的环节,强化过程管控与证据留存:
合同签订:确保施工合同(含补充协议)明确标注项目核心参数(如建筑面积、合同额、承包范围),且签约主体为企业自身(避免挂靠、分包导致业绩无效),加盖企业公章及骑缝章,留存双方签字盖章的原件;
施工过程:按规范办理《施工许可证》《开工报告》,留存关键节点验收记录(如地基验收、主体结构验收、竣工验收记录),记录需由建设单位、监理单位、设计单位、施工单位四方签字盖章;
竣工结算:及时办理竣工结算手续,确保结算报告与合同、验收记录中的项目参数一致,留存结算审计报告(需第三方审计机构出具)。
同步收集技术证明材料,凸显业绩优势
对涉及特殊技术、获奖的项目,额外收集补充材料,提升业绩竞争力:
技术方面:留存专项施工方案(如深基坑、高支模方案)、技术交底记录、新材料 / 新工艺应用证明(如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合格证、第三方检测报告);
获奖方面:及时申报省市级优质工程(如 “扬子杯”“泰山杯”)、国家级奖项(如 “鲁班奖”“詹天佑奖”),留存获奖证书、表彰文件原件及公示截图。
三、后期:完善资料归档,强化审核校验
1、建立 “一户一档” 业绩档案,确保资料完整
对每个候选业绩,按 “资质申报要求” 整理成标准化档案,分为以下 6 个模块,确保资料 “可追溯、无缺失”:
档案模块 | 包含材料(核心清单) |
项目基本信息 | 施工合同及补充协议、中标通知书、施工许可证、项目立项批复文件 |
施工过程资料 | 开工报告、施工组织设计、关键节点验收记录(地基、主体、消防等)、监理日志(复印件需盖章) |
竣工验收资料 | 竣工验收报告(四方签字盖章)、竣工图纸(加盖竣工图章)、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|
技术证明资料 | 专项施工方案、新技术应用报告、检测报告(材料、结构安全等) |
结算与获奖资料 | 竣工结算报告、审计报告、优质工程获奖证书、表彰文件 |
人员关联资料 | 项目负责人(注册建造师)任命文件、社保缴纳证明(申报前连续 6-12 个月)、业绩公示截图 |
多轮内部审核,排查业绩风险
成立 “业绩审核小组”(由资质办、工程部、法务部、档案室人员组成),对整理完成的业绩档案开展 3 轮审核:
第一轮(合规性审核):核查项目是否存在 “无效业绩” 情形(如挂靠项目、超越资质承揽的项目、未竣工项目、参数造假等);
第二轮(完整性审核):对照资质申报清单,检查档案材料是否齐全(如缺签字、缺盖章、缺关键图纸),标注缺失项并限期补充;
第三轮(匹配性审核):再次对标目标资质标准,确认业绩参数(如建筑面积、合同额)是否精准匹配,避免 “差之毫厘”(如资质要求 “单跨 30 米以上”,业绩项目单跨 29.5 米则不达标)。
提前对接主管部门,规避申报盲区
对核心业绩(如作为 “主打业绩” 的大型项目),在申报前 3-6 个月,由资质办负责人带队,携带业绩档案初稿,主动对接当地住建部门(如政务服务中心资质审批窗口、住建厅资质管理处),咨询业绩认定细则:
确认项目参数的认定标准(如合同额是否包含设备采购费、建筑面积是否按产权面积计算);
提交业绩资料初稿请主管部门 “预审核”,提前修正不符合要求的内容(如资料签字不全、参数表述模糊)。
四、长效:建立业绩动态管理机制
1、定期更新业绩库,实时监控进度
每月由资料专员更新《候选业绩库》,标注项目状态(在建 / 竣工 / 资料完善中)、资料缺失项、预计达标时间,形成《业绩进度月报》,报企业管理层及资质办,确保对业绩积累进度 “心中有数”。
2、强化人员培训,提升业绩管理能力
每季度组织项目经理、资料专员、投标人员开展 “资质业绩管理专题培训”,内容包括:
最新资质政策对业绩的调整要求(如住建部对业绩备案系统的更新、业绩公示要求变化);
业绩资料收集的常见误区(如复印件未盖章、验收记录签字不全、参数前后矛盾);
典型 “业绩不通过” 案例分析(如因项目未备案、资料造假被驳回的案例)。
对接官方备案系统,确保业绩可查
按照住建部门要求,在项目竣工后 30 日内,将业绩信息录入 “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”(四库一平台),确保业绩可在线查询(资质审核时主管部门会优先核查平台备案业绩,未备案业绩可能不被认可)。录入后由资质办专人核对备案信息与纸质档案的一致性,避免录入错误。
鸿运企服平台是为企业提供资质服务、重组分立、项目申报、经营许可、人才服务、工商财税、知识产权、资产评估、认证咨询、拍卖咨询、落户咨询、法律咨询等服务,致力于提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。希望鸿运企服小编以上的整理能够对您有所帮助。